蔡英文總統推「碳交易平臺」,碳權議題發燒,昨(20)日市場資金大力追捧概念股,包括農林、永豐餘、華紙、正隆、榮成等同受矚目。
彰化轿车碰撞娃娃车!15人受伤送医 学童「满身血」吓坏坐地痛哭
農林爲全臺最大民間地主、持有林地面積僅次於臺糖,手握3,700餘公頃山林土地,光土地價值就逾150億元,後續帶來碳匯、碳權價值受關注。農林董事長吳清源指出,無論碳匯、碳權或造林前後的利益,農林都是贏家。
在政府推動下,碳匯、碳權交易將加速,森林是碳匯的寶庫,在一定條件下,碳匯經認證後可以轉換爲碳權,即可作爲交易商品。
除了農林,國內各大紙廠中,永豐餘投控旗下華紙(1905)在兩岸植林面積廣達約3萬公頃,超過一個臺北市,一年就建立逾270萬公噸的碳匯,主要是集團大陸子公司鼎豐林場一年的碳吸存量達255.05萬噸;臺灣方面,碳匯量約當17萬噸。
永豐餘集團近年持續透過替代燃料進行減碳,包括液態的木質素髮電、沼氣發電,及固態的SRF零燃煤汽電共生,取代燃煤和重油。未來若國內成功籌設出碳交易平臺,永豐餘集團可藉由替代能源取代燃煤,計算出二氧化碳當量,取得可在平臺進行交易的碳權。
永豐餘表示,集團未來打算成立碳管理平臺,藉由循環經濟、智慧能源進行碳減量、抵換、交易,第一步要整合集團內碳匯、碳權於平臺上,未來對外拓展到其他領域。
造紙大廠正隆2004年取得全球第一家ISO14064溫室氣體盤查,2008年成爲臺灣第一家取得國際碳權交易的企業,後續取得碳標籤,成爲第一家家庭用紙碳足跡盤查企業;正隆2022年使用157萬噸回收紙再生,年貢獻減碳達910萬公噸。